“十四五”是煙臺市開啟全面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的開局五年,是大力推進美麗港城建設的關鍵五年。為鞏固和擴大煙臺市藍天保衛戰成果,不斷提升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,以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,煙臺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編制了《煙臺市“十四五”空氣質量改善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。有關情況說明如下: 一、 編制依據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,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,依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》《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》《山東省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(2021—2025年)》《煙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》(以下簡稱《綱要》)等法律法規和重要文件要求,開展《規劃》編制工作。 二、 編制背景 “十三五”期間,煙臺市持續推進藍天保衛戰,空氣質量明顯改善。2020年,細顆粒物(PM2.5)濃度為30微克/立方米,較2016年下降23.1%,優良天數比率達86.6%,創歷史最佳。雖然煙臺市空氣質量總體呈現持續改善態勢,但改善成效不穩固,與人民群眾的環境訴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。PM2.5在2019年出現大幅反彈,且部分區縣近兩年仍顯著超標,臭氧污染逐漸凸顯,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面臨較大壓力。 《綱要》提出,2035年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,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,生態環境更加優美,率先建成美麗城市。因此,“十四五”期間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,樹立底線思維,保持戰略定力,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,全面落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總要求,統籌大氣污染防治與溫室氣體減排,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。 三、 主要內容 《規劃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。 (一)總體要求。包括指導思想、基本原則、目標指標,明確了“十四五”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總體考慮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,認真落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總要求,聚焦PM2.5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,突出精準、科學、依法治污,扎實推進產業、能源、交通綠色轉型,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。到2025年,煙臺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,PM2.5年均濃度達到29微克/立方米,所有區市全部達到現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,臭氧濃度上升態勢得到遏制并保持穩定達標,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8.8%,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;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(VOCs)排放量均下降10%以上。 (二)重點任務。《規劃》提出了八項重點工作任務。一是加快產業產品綠色升級。包括堅決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,加快現有產能升級改造與布局調整,持續推進傳統產業集群綜合治理,優化含VOCs原輔材料和產品結構,推動綠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。二是加速能源體系清潔低碳發展。包括加快推進能源結構優化,持續壓減煤炭消費總量,積極推進燃煤鍋爐和小熱電關停整合,加快工業爐窯燃料清潔替代,加強居民生活與農業散煤治理。三是推動交通運輸體系清潔高效。包括持續優化交通運輸結構,大力推廣新能源車船,積極推動車船升級優化。四是強化VOCs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。包括深化VOCs全過程綜合治理,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深度治理,強化移動源治理監管。五是深化面源污染精細化管控。包括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,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,推進大氣氨污染防控,開展餐飲油煙、惡臭異味專項治理。六是推進裕龍島煉化基地綠色發展。包括推動產品綠色高端化發展,推進資源集約高效利用,強化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,深化運輸結構調整,加強施工期大氣污染綜合防治。七是推進大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。包括提升大氣環境監管執法效能,完善大氣環境監測監控體系,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,加強大氣環境管理科技支撐,完善環境經濟政策激勵約束機制。八是落實各方責任。包括加強組織領導,嚴格監督考核,推進信息公開,開展宣傳教育,實施全民行動。